2014年2月《能源》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《水电:亚洲的未来巨型蓄电池?》的文章。总体上看这是一篇支持水电开发的好文章。不过,在这篇文章中却体现出某些电力能源工作者对水电的误解和偏见。支持水电的能源工作者,都这样误解水电,难怪我国水电开发的舆论环境如此之差。
文章中的"值得强调的是,水电比煤炭更为清洁,但是相对风能和太阳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却要严重一些。因此,水电虽然有很多优点,但也同样有着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弊端。例如,三峡工程的建设迁移了大量的居民,淹没了大面积的河流,也因淤泥堆积、腐烂植物引起的沼气外泄、破坏渔业的现象而受到批评。"的这一段表述,就是很多不了解水电的能源工作者的偏见。
不少电力能源工作者,只知道从能源方面认识水电的作用,然而,事实上水电最大的作用,并不仅仅是提供电力能源和在电网中的调节,而且还有巨大的水资源调控作用。如果,水电仅仅是为了发电,完全可以想办法不建设水库或者尽量少的建设水库。因为,水力发电的多少只取决于水头和水量。但是,为什么很多水电站非要建设被一些能源工作者认为是"生态环境影响巨大"大水库呢?因为,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,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去,人们调控水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,就是建设大型的水库进行调蓄。把洪水期的洪水留下来,等到枯水期再使用。
在这里,需要强调的是水电一方面是大水库的副产品,同时还是保障大型水库安全的必要措施。水库大了、水坝高了以后,泄水时产生的巨大能量,必须要加以消除,否则,很快就会威胁到水库和大坝的安全。而消除能量的最好办法,就是把能量提取出来加以利用。水力发电就是大型水库的最好消能措施。所以,建设大水库的时候往往就一定要建设水电站,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要获取电力,而且也是为了水库和大坝的安全。
由此可见,所谓"水电的生态环境影响",实际上都不是水电本身的影响,而是大型水库的影响。然而,只要人类不想遭受毁灭性的洪水和干旱,就必须要接受这些所谓的影响。这就是存储洪水所必须的代价。这就像种粮食必须占用土地的道理一样。
对于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水资源调控来说,水电的能源作用甚至可以认为是附加的。我国的三峡工程,如果不是为了防洪和供水的需要必须建设一个大水库,完全可以采用多级开发(基本上不建设水库)。那样的话,三峡的总发电量几乎可以不受影响,而所谓"迁移了大量的居民,淹没了大面积的河流,也因淤泥堆积、腐烂植物引起的沼气外泄、破坏渔业的现象"都可以没有。
我们为什么不采用分级开发三峡呢?因为我们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,是防洪和供水,而不是发电。而要实现防洪和供水的目标,就必须建设特大型的三峡水库。总之,三峡工程的建设恰恰最能说明:所谓"破坏生态"的不是水力发电,而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大型水库。其实,站在人类社会生态的角度上看,建设大水库,不仅不是破坏生态,而且还是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。这就是迄今为止,全世界都体现出:水电和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发达,生态环境也越好的根本原因。